深圳戶籍政策再度引發(fā)關注。
由于2020年深圳期間,有市代表提出建議,對在深圳市工作且已繳交社會至少達到15年以上(不含因任何原因的社保補交)的非戶籍居民,入戶年齡至法定的退休日期,對這些來深建設者群體,在他(她)們且提交入戶申請后,希望不設定其他的入戶條件。
近日,深圳回復了這議,其中指出,深圳入戶政策目前在國內主要大城市中幾乎為寬松,且已覆蓋所有群體,不宜再加以放寬。若按照法定退休前不設年齡、繳納社保15年即可入戶的敞口式政策,作為千萬量級人口規(guī)模的超大城市,可以預見的深圳戶籍人口增長將面臨失控局面,終造口劇增,公共服務供需矛盾更加尖銳,同時進一步加劇污染、交通擁堵等問題,與實現民生城市背道而馳的后果。
確實在一線超大城市中,深圳當前的入戶政策松的。這一表態(tài)只是暫時否定了進一步寬松的可能性,并未傳遞出政策收緊的訊息。
但是小編認為,深圳入戶政策收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。
事實上,戶籍制度之所以備受關注,一個核心的原因在于戶籍上綁定了很多公共服務。
在深圳戶籍政策掛鉤的公共服務配套方面,深圳提出,下一步將穩(wěn)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,為非戶籍常住人口在深工作、生活創(chuàng)造更好條件。
也就是大家入深戶關注的不是是否是深圳戶口,而是關注的深圳戶口帶來的教育、、住房等公共服務問題。
站在的角度:深圳戶籍多少,只是一個數字問題,而大家關注的是背后的公共服務問題,需要做的是全力公共服務供給,而不是讓更多的人去爭奪少量的公共服務,從而激發(fā)更多公共服務供需矛盾。
目前,深圳公辦義務教育供給嚴重不足,亟待解決。深圳確實也在以深圳速度建設學校,供給。因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、緩解矛盾。2020年年初仍傳遞出寬松落戶
正如深圳所說,深圳入戶政策目前在國內主要大城市中幾乎為寬松。
2016年8月,深圳印發(fā)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人口的若干意見》、《戶籍遷入若干規(guī)定》及《深圳市居住登記和居住證辦理規(guī)定》三個文件,其中提出將純型人才落戶門檻放寬至大專及以上,對人才入戶量不設指標數量上限。這也被視作深圳加入城市“人才爭奪競賽”的一個標志。
因為深圳要發(fā)展,需要人才,有人才才有經濟,深圳需要有一定人口存量。而除了人才引進落戶之外,深圳的入戶途徑主要還有納稅遷戶、政策性遷戶和居住社保遷戶三大類。
值得注意的是,深圳不僅給了人才寬松的落戶門檻,上述《戶籍遷入若干規(guī)定》對父母隨遷、隨遷和子女隨遷也作出了規(guī)定,提出在年度計劃安排額度內,經審批可辦理政策性遷戶。
此外,2017年,《深圳市積分入戶辦法(試行)》正式啟動申請,這是深圳單純的積分入戶政策,其特點在于,完全無、技能方面的要求,旨在為長期在深就業(yè)和居住的非戶籍人口開辟一條新的入戶渠道。自2017年起,深圳連續(xù)三年每年放出個積分入戶指標。
得益于過去幾年寬松的戶籍政策,深圳的戶籍人口大幅增長,但“人口倒掛”現象仍然嚴重,深圳統(tǒng)計公報數據顯示,2019年末,深圳全市常住人口1343.88萬人,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94.78萬人,占常住人口比重36.8%。
2020年年初,深圳市六屆八次會議次全體會議聽取了《關于深圳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計劃執(zhí)行情況與2020年計劃草案的報告》,關于2020年的規(guī)劃,報告指出,戶籍遷入政策,戶籍人口新增50萬人,其中審批類遷戶指標控制在16.5萬人以內。
結合深圳過去幾年的戶籍人口增長情況來看,50萬人的預期新增目標,意味著深圳仍然在致力于戶籍人口的較快增長。
但2020年2月起,深圳暫停申報全市在職人才引進審批類業(yè)務,應屆生接收、人才引進核準類業(yè)務則正常辦理不受影響。
對于何時重開的,深圳人社局不久前回應稱,根據《深圳建設特色先行示范區(qū)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(2020-2025年)》“深化戶籍制度改革,完善積分落戶政策”精神,為進一步人才引進審批類積分入戶,目前該局正會同深圳市有關部門修訂完善人才引進政策。深圳人才引進審批類積分入戶業(yè)務,待政策完善后開辦,具體開辦時間另行通知。
深圳的戶籍政策的走向,并不是由單個部門來做主,而是多部門聯合,而在3月底,深圳人社局及深圳發(fā)文2022年重要行政決策通知,其中正在制定2022-2025年“十四五”人口發(fā)展規(guī)劃的相關內容,對近5年,深圳的戶籍政策及人口規(guī)劃有決定性作用!
深圳作為超大城市,確實存在市所說的,如果實施敞口式入戶政策,可能會帶來公共服務供需矛盾尖銳的后果。但按照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綱要精神,要健全以居住證為載體、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,鼓勵地方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服務和辦事便利,居住證持有人城鎮(zhèn)義務教育、住房保障等服務的實際享有水平。
4月13日,印發(fā)《2022年新型城鎮(zhèn)化和城鄉(xiāng)融合發(fā)展重點任務》的通知,其中也強調,推動城鎮(zhèn)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。鼓勵在人口集中流入城市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供給,事業(yè)編制調配、編制數量等。
這也意味著,盡管超大城市在戶籍制度上仍然保留一定的門檻,但因為存量常住人口數量龐大,同樣需要不斷公共服務供給,以更好地覆蓋常住人口。
深圳在這方面有一些不錯的基礎和。譬如,在義務教育領域,深圳使用公辦學校安排來深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,對未能安排在公辦學校而在民辦學校就讀的,實行購買的政策,確保隨遷子女在深到公平的免費義務教育政策。
2020年10月,中辦、國辦印發(fā)的《深圳建設特色先行示范區(qū)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(2020-2025年)》提出,完善居住證制度,鼓勵根據實際擴大公共服務范圍、服務,穩(wěn)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等。
此次深圳的回復也指出,下一步,深圳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,不斷公共服務資源供給,穩(wěn)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,為非戶籍常住人口在深工作、生活創(chuàng)造更好條件。
本文鏈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