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了多年的生育保險,要用的時候,卻說不符合享用條件,該怎么辦?
前段時間,在深圳,已為人母的夢夢,因為拿不到生育金,起訴了深圳衛(wèi)健委。
原來,夢夢是一名未婚媽媽,有男友,但因為家長不同意,遲遲沒有領證。未婚媽媽和生育金的距離就差了這一紙結婚證。
沒有結婚證,就辦不了《計劃生育服務證》,衛(wèi)健委也不會將其生育登記信息推送,這就很難順利享用生育保險。
輿論因此炸開了鍋,不少朋友認為,這生育險又不是結婚險,跟結不結婚有什么關系?非婚媽媽交了生育險,就應該享受相關待遇。
然而民意難以斷案,事實上,因為缺了結婚證,非婚媽媽的生育權糾紛一直都存在。
早在2017年,上海非婚媽媽張萌便打響了“國內(nèi)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第一案”的官司。
官司足足打了4年,歷經(jīng)行政復議、行政訴訟、申請再審,這期間有律師幫忙提供法律援助,也有人大代表黃細花在2019年兩會期間呼吁,保障非婚生孩子的合法權益。
盡管仍屢屢敗訴,但張萌堅持反復提起訴訟。
中途,有檢察官勸她說:“你的收入尚可,這個事情沒有對你造成很大影響,不要看得太重。”
但隨著官司的推進,張萌想要的已經(jīng)不僅是一份收入,還包含著非婚媽媽想得到社會認同的期待。
各方助力下,2021年,孩子5歲時,張萌拿到了屬于她的生育金。張萌案也推動了上海相關政策的松動。
2020年末,上海市民政局將計生審核表正式取消,非婚媽媽也可以在社區(qū)或者線上申請生育金。
雖然這一政策,只能讓上海的未婚媽媽順利申領生育保險金,其他多數(shù)地區(qū)仍然沒有徹底放開。
但在張萌開始訴訟后,便陸續(xù)有非婚媽媽站出來爭取權益。
我們在中國裁判文書網(wǎng)上看到,2018年,廣州非婚媽媽宋海霞提起了訴訟,但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“不符合法律、法規(guī)規(guī)定生育子女情形的不能依法享受生育保險待遇”為由,駁回了她的訴訟請求。
2020年,上海非婚媽媽鄒小琦在一審、二審均敗訴后,仍然請求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再審,然而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表示:
對鄒小琦的訴求表示理解,也將深切關注國家及本市生育保險制度的未來面向和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但當下,公民有生育的權利,同時也應承擔社會責任。對違反計劃生育規(guī)定生育子女的公民,不享受生育保險待遇。
由此駁回了非婚媽媽鄒小琦的再審申請。
現(xiàn)如今,又有深圳非婚媽媽夢夢毅然走上維權之路。
生育權糾紛在不斷上演,盡管敗訴居多的事實,意味著問題的徹底解決遠沒有這么簡單,但這確實讓更多人關注到了非婚媽媽的困境,將她們的利益訴求推到了臺前。
2021年兩會,全國人大代表、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提交建議,保障單身生育女性平等享受生育保險待遇。
今年兩會,又有政協(xié)委員建議:允許30歲以上未婚女性生育一胎。
結果未知,但總要有人先站出來,才有后續(xù)。
政策,才是非婚媽媽屢戰(zhàn)屢敗的根本原因。
其實,我國現(xiàn)行法律并沒有明文禁止非婚生育,也未禁止非婚媽媽申領生育保險。
甚至在《婚姻法》規(guī)定,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權利,《勞動法》對生育保險金待遇領取也沒有設定以“計劃內(nèi)生育”為前提條件。
可問題是,國家也沒有在“計劃生育”中直接提及這一情況,明確賦予非婚生育相關權利。
既不禁止,也不許可,這顯然會讓非婚生育處于被忽視的尷尬地帶,讓人覺得有不提倡這個行為的意思。
于是乎,部分地區(qū)為了更好地執(zhí)行“計劃生育”這項國策,便在地方性法規(guī)里明確了享受生育保險待遇,必須符合計劃生育,不支持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女職工享受生育保險待遇。
上文提到的上海非婚媽媽張萌,廣州非婚媽媽宋海霞的敗訴,依據(jù)便是當時的上海、廣州當?shù)胤ㄒ?guī)。
可以說,非婚媽媽維權艱難,是因為目前整個社會對單身女性的生育權定位模糊。
那國家是完全沒有正視過“單身女性生育權”的問題嗎?也不是。
早在2017年年底,原國家衛(wèi)計委官網(wǎng)公布了一份對人大代表建議的答復函——就全國人大代表戴海榮修改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》建議,原國家衛(wèi)計委回復,目前我國相關法律并未否認單身女性的生育權,但對單身人士生育權通過法律進行許可,與我國傳統(tǒng)價值、公序良俗不符,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論證。
既然早有意識,那為什么時至今日,單身女性的生育權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?
為什么在生育率跌破警戒線的當下,可以為了鼓勵生育,開放三胎政策,生育保險待遇越來越好,將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項目也納入醫(yī)保......卻又不將非婚生育納入“計劃生育”之內(nèi)?
想究其原因,從我國其他政策制度上便可窺見一斑。
《婚姻法》中離婚冷靜期的設置,人才引進對夫妻檔格外照顧等,這些制度的導向均是為了維護家庭和諧。
有古語云“天下之本在家”,我們民族歷來注重家庭、家教、家風,這是歷經(jīng)多年的傳統(tǒng)價值觀,因而國家政策多半以維護核心家庭和諧為主,以此穩(wěn)定社會。
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,我們必須要承認,如果不加以考量,直接放開單身女性的生育權,極有可能會導致家庭的不穩(wěn)定性,增加社會矛盾。
如非婚生育完全被合法化,會不會有變相承認多偶制的歧義呢?
一個家庭要孩子時,都需結合經(jīng)濟等情況深思熟慮,單身女性均可想生就生時,又會不會出現(xiàn)更多女性在自己沒做好準備時,糊里糊涂地生下孩子,最終迫于生存壓力生而不養(yǎng)呢?
這些都需要打個問號。
當然,從個人來看,非婚媽媽追求公平對待,想要取得社會身份認同,這本身沒有錯。
個體意識在不斷覺醒,大家不斷追求戀愛自由、婚姻自由,乃至生育自由,這也沒有錯。
但道德需要約束,規(guī)則內(nèi)的自由才能真正保證更多人的安穩(wěn)生活。
不管怎么說,國家立法終為民,沒有一棒槌禁止,就意味著有試圖在大眾訴求和公序良俗間尋求一個平衡點。并不排除未來政策層面經(jīng)過理性制衡后,會正視大家對“生育自由”的訴求。
非婚生育會引爆討論,是基于我們對人權的思考。
而回歸本質(zhì),生育是人生大事,在決定要迎接孩子到來時,除了對外爭取應得的權益,還應該問問自己的是:
我有(獨自)撫養(yǎng)孩子的勇氣嗎?
我之后會有穩(wěn)定的收入來源嗎?
我有足夠支付孕期醫(yī)療的存款嗎?
我有準備好面對未知的生產(chǎn)風險了嗎?
生育是幸福的,但也未必全是幸福的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《生門》,這部真實的紀錄片幾乎涵蓋了普通人生孩子的每一種狀況。
孕媽陳小鳳,身體不好卻懷了雙胞胎,被檢查出前置性胎盤,這是妊娠期的嚴重并發(fā)癥,如處理不當,能危及母兒生命安全。
比這個更糟糕的是,丈夫湊不齊5萬塊的手術費。大伯哥只能在老家奔走,幾十幾百的借,與時間競賽,就是要保住大人和孩子,最后孩子生下來了,卻又要幾十萬的醫(yī)療費......
還有夏錦菊,已經(jīng)提前預料到了會難產(chǎn)。果不其然,手術臺上大出血,為了孩子差點丟了性命......
生育之路,那聲啼哭會帶來歡樂和溫暖,但裹挾著的未知風險,也能讓新手爸媽們措手不及。
我們既要在心理上做好準備,也要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應對風險,才能多一份安心。
其實,生育保險,乃至社保都只是基礎保障,一份孕產(chǎn)險會比社保報銷范圍更廣,它既保障妊娠并發(fā)癥,又可以提供新生兒先天性疾病、重癥監(jiān)護保障。
孕產(chǎn)險是相對小眾的保險,市面上產(chǎn)品也不多。
有訴求,才會有改變。
但當外界改變不是一朝一夕時,我們也需要對內(nèi)思考,“生育自由”不應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,要明白,越自由,個體所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。
父母,這個詞不是一個稱呼那么簡單,當我們決定迎接一個新生命,成為爸爸或者媽媽,那就要做好一輩子為這個稱呼付出的準備,背后的艱辛一如我們所見,是奔波勞累,是不計代價,是生死相連。
愿平安順遂:)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,歡迎轉發(fā)分享給身邊的朋友。
保險是門復雜的學問,普通人可能稍不留神就踩坑了,這里我以多年的實操經(jīng)驗整理了一份資料,里面包括《社保手冊》、《投保指南》《保險方案》、《疾病核?!返戎R,資料詳盡,關注@測評,私信回復“百度”可以免費獲取,希望能解決你的保險問題~
舉報/反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