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看了一個故事,這個故事就一直在我心里盤桓,久久不散。
今天本來想寫《沈眉莊和溫太醫(yī)云雨后,溫太醫(yī)為什么沒送避子湯而讓她懷了孕?》
但,一早上這個故事又在我腦子里出現(xiàn)了。好吧,也該嘮嘮了。
故事是個真實故事。說在一次人口普查中,有一家貧困戶,5個孩子,靠低保維持生活。普查時發(fā)現(xiàn)這對夫妻中男方是個徹徹底底的貧困戶農(nóng)民,而女方擁有名校背景,而且是二十多年前的北京某名校。
工作人員很詫異,老公也很詫異,他身邊的女人竟有這么強大的背景,但多年來一起生活,絲毫沒有表現(xiàn)出來。女方生于1970年代,農(nóng)村,父親愛看書,她受父親的影響也愛閱讀。這個“遺傳”的愛好讓父親為培養(yǎng)她下了血本,什么活都不讓她干,一心一意培養(yǎng)她上大學。她也不負眾望,考上了首都某名校,一時風光無限。但大學畢業(yè)后,踏上社會,國家突然改了政策,大專以上不再分配工作,得自己找單位謀生。她和許多人一樣去考了公務員,然而筆試成績第一的她,面試被刷下來了。她又去對口的檔案館面試,也被刷下來了。兩次失敗,讓心灰意冷的她離開了北京,去了廣州。憑借北京某名校的畢業(yè)證她進了一家企業(yè),當時給她開的月薪是3000元,以當時的經(jīng)濟水平這就是天價工資。但不幸,她和同事處不來,經(jīng)常發(fā)生矛盾,辭職了。父親讓她回老家工作,她聽了父親的話,回老家做過教育機構(gòu)和民辦小學的老師,也做過項目工程師。
可這一切都在父親去世后,一起埋葬了。父親為了不讓她操心隱瞞了病情,以至于父親離世她才知道,遺憾抱怨悔恨。
從此后,人生下滑。后來她進過工廠,上過流水線,做過縫紉工,每一次都是因為和別人處不來,很快就離開了。沒有了經(jīng)濟來源,卻偶遇了初中同學,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,嫁給同學,跟著他回到老家。但又很不幸,5年后,丈夫出軌,她懷著孕就慘遭拋棄。
這時候,一路失敗的她,嫁給了貧困戶男人,就是本故事開篇的男方,成為這個貧困戶傳宗接代的工具,接連生了5個孩子,與外界隔絕,靠低保為生。此時的她,是一個飽經(jīng)風霜的凄慘婦女,沒有人知道她曾經(jīng)的“輝煌”,連枕邊人都不曾察覺。故事到這里就結(jié)束了。
但是故事里的女人,明明有一手好牌,最后竟打個稀碎。她一路高開低走,一步步降低自己的要求,最后淪為貧困戶的生育機器。可能在這里,她生活并不好,但她能找到一絲絲安全感。這個安全感就是:這么個窮到渣都不剩的男人,他不會拋棄我。當然不會拋棄,因為再娶的成本他付不起,并不是因為你啊。這個女人的潛意識里,最愛她的人是爸爸,然而最后爸爸竟然隱瞞病情,離她而去,沒有給她接受的過程。這件事讓她感覺到了背叛,除了背叛就是深深的不安全感。這個一直支撐她的爸爸沒有了,她該怎么辦?她根本就毫無能力去解決,因為從小她就兩耳不聞窗外事,什么都不用做。遇到問題就逃避,有矛盾就辭職,干不下去就換地方,還越換越垃圾。只有降低要求,她才覺得自己能游刃有余,能不被拋棄,能被肯定。但很可惜,老爸不在之后,她就是個廢物,什么都做不好,愧對父親這一路以來的教誨,愧對父親臨時之前的“不忍麻煩”。她不去找自己的原因,只會找對方的原因。爸爸不在了,那就找人代替爸爸。找一個能給她安全感的人,能幫她出主意,幫她安排人生,做她的大腦的人。這個人就是那個初中同學。可惜了,誰也不是她爸爸,可以毫無條件的愛她。懷孕時,丈夫出軌。
如果原來工作干不下去,可以理解為她能力有問題。
那么,婚姻遭到背叛,就是否定她身為女人的這個身份。到她大腦里,理解的就是“她這個女人不配被愛”。好,那就再降低要求,找最垃圾最挫的男人。這樣的人男人沒資格嫌棄她。
為了不被這樣的男人嫌棄,她生5個娃,收斂起和名校有關(guān)的一切,踏踏實實做個農(nóng)婦,和這個貧困戶一起吃苦,一起共擔風雨。吃的苦越多,越表明她和這個家融為一體,無法被分割。無法分割,也就不能被拋棄。這種深深的“不配得”感,將她的生活擊得粉碎。她從來不認為自己本身是有價值的,她只認為“別人的肯定”是有價值的。在家有爸爸肯定,可是出門同事不肯定,那就找能肯定自己的同事,找來找去,在車間都找不到。那就換一條路,找老公。她并不清楚,出問題的不是別人的評價體系,是自我評價體系。“不配得感”和“無價值感”深深影響了她的自我評價體系,她的自信要靠別人的評價來建立。這無異于沙土上建城堡,隨時搖搖欲墜功虧一簣。有時候,談戀愛也會這樣。遇到了渣男,不分手,而想著做個圣母感化他,感動他,讓他反過來看到你的“價值”,承認你的“好”。
拜托,被一個渣男承認有個屁的價值。其實我遇到過很多女孩,211或者985畢業(yè),在職場上游刃有余,但是在家里,婆婆總是覺得“嫁給我兒子是你的福氣”,絲毫看不到她的價值。不但如此,老公也看不到她的價值,覺得她就是一個隨便上上班的女性。家里一有事,就讓她辭職,讓她換工作。她也會聽命行事。一步步把自己作的毫無價值,純家庭保姆。做了保姆,一家人會感激嗎?不會。
別人只會覺得理所當然,然后說“你看,你本來就只能做這些,而且做的還不夠好。早點就說你嫁給我兒子燒高香了,你還覺得有怨氣,該有怨氣的是我們,我兒子該匹配一個家庭背景、學歷、修養(yǎng)、品性都好的高材生?!霸谒麄冄劾?,你哪怕是個985,他們兒子就是個普通本科。也是他們兒子學歷更高。
你的價值,你自己都看不到,別人又怎么會看到。如果當牛做馬為了讓別人承認,這條路大概率只會把自己作的毫無價值。既辱沒了母校名聲,又浪費了父母精心的培養(yǎng),還親手毀了自己的人生。我覺得女人和男人的不同就在于,女人即便是有了獨立的敲門磚,有了高校學歷證書,也未必能獨立。女性好像永遠都在向別人證明:我有用,我值得愛,我很好。但潛意識里,其實都是:我自卑,我害怕,我需要被保護。
這兩段翻譯過來,擱在婚姻里就是:“為什么你不愛我,我都懷孕了還要拋棄我?”在人際交往中就是:“我沒做錯,為什么你們不理解我?”在工作中就是:“我這么努力,我哪里錯了?”在人生面前,就是無語對蒼天,質(zhì)疑:“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,我究竟做錯了什么?”沒有看到自己的價值,就是最大的錯。余秀華,恰好與故事中的女人相反。
生于農(nóng)村,腦癱,父母都覺得隨便有個男人肯娶她都是燒高香了。丈夫嫌她在床上不動,沒情趣。丈夫嫌她寫那些亂七八糟的跟個神經(jīng)病一樣。丈夫還家暴。余秀華做了什么?
她在自己家的院子里,寫出了
巴巴地活著
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
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
茶葉輪換著喝菊花茉莉玫瑰檸檬
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
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內(nèi)心的雪它們過于潔白過于接近春天
……
這首詩的名字叫《活著》。
所有人都告訴她,她不配。大字不識幾個,沒上過幾年學,寫什么詩,有病啊。
但她沒有被別人的評價定義,她要自己定義自己。她寫了許多年,終于因一首《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》火了,多年努力換取了15萬的稿費。她用全部身家離了婚。給丈夫15萬,只為離婚。這兩個故事放在一起,讓人覺得很諷刺。
一個永遠帶著“不配得”感生活,一路下滑,直跌谷底。
一個“別人算個屁,我要定義我自己”,活出了她想要的樣子。她敢給李健寫表白情詩,我都做不到,但我覺得她的樣子挺酷的。(不評價事情本身,只說她的內(nèi)心動機)。
一個鄧文迪出來了,許多女性覺得機會來了,只要不擇手段就能擁有默多克,改寫人生。
但鄧文迪只有一個,其他人缺少的不是她的運氣,是她的底氣。(這個底氣做的事對不對不討論?。┯行┞?,錯了,很難改。你影響的也不只是你自己,還有別人。這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觀點。
我覺得余秀華的離婚,不止拯救了她自己,也拯救了她前夫。前夫終于可以找到和自己價值觀相近的人,互相看著順眼的人了。而故事中的她,阻礙了低保男尋找和自己身份背景一樣的真正的農(nóng)婦,過平淡的日子。一定要記住,你認為自己有價值,別人才會覺得你有價值。
你對自己好的方式,就是別人愛你的方式。而,你的自我貶低,就是告訴所有人:我沒用,我只配擁有更垃圾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