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為什么選擇讀博士?·
想讀博士的你們,基本原因大體可以分為兩類:
一是真正的求知若渴型,有想做研究的熱情,或者某個研究課題或理論剛剛好觸動了你的腦洞和興趣點;
第二種基本是完全不知道自己想研究什么,但是找不到滿意工作迫于無奈所以想了想,還是讀個博士好了…
隨處可見此類問題的知乎問答
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,海外博士生回國后究竟有哪些紅利?
01留學是最容易實現(xiàn)的落戶政策
因為這是根據(jù)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,《留學回國人員申辦上海常住戶口實施細則》中規(guī)定的政策。(以下簡稱“實施細則”)
《留學回國人員申辦上海常住戶口實施細則》
也就是說,留學生只需要在上海市連續(xù)工作2年,按時繳納個人所得稅和社保,找到一個靠譜的單位,即可辦理落戶手續(xù)。
其中,如果你是博士生,那么你還將打破自己的學校是否屬于“雙一流”大學、QS大學排名等一切條件限制。非羅德島、普瑞特、皇藝、倫藝、米理……這些QS100+學校出身的學生,僅憑“博士”身份即可獲得落戶資格。
《留學回國人員申辦上海常住戶口實施細則》
相比較而言,全中國落戶最困難的城市——北京,也把對留學博士的落戶審核放在了優(yōu)先級進行處理。
北京人才引進政策放寬,意味著國家對于人才引進的需求傾向,更是響應去年7月,左邊習近平右邊總書記就教育領域所做出的重要指示:
“十四五”時期,我們要從黨和國家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大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(zhàn)略高度,創(chuàng)新體制機制,大力推進博士生統(tǒng)籌招生、貫通培養(yǎng),使其適應新時代我國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的現(xiàn)實需求。
可以預見,未來博士招生規(guī)模還會進一步擴張。而國家對于博士生的生源支持和就業(yè)支持,也會緊跟政策,予以合理范圍內(nèi)相應提高博士生的平均收入水平。
·如何選擇研究課題·
針對第一類的博士申請者,你們可能在正式開讀之前就已經(jīng)先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了(比如當了某個項目的研究助手,在某個課題上下了大量功夫研究)。這種時候,選擇課題就不用糾結(jié)了,穩(wěn)穩(wěn)當當繼續(xù)研究,找到合適的理論和方法框架就可以了。
而對于第二類懵懵懂懂的博士申請者而言,一個專門研究博士教育的教授給過建議,“如果你不知道想研究什么,請先拿出一張紙,寫下所有你能想到的idea和問題困惑等,劃掉你不怎么感興趣的課題,然后想清楚你為什么想研究這個課題,目的何在,這個課題不能僅僅是關于你,還需要未來的那個你會不會感興趣,5年,10年,甚至20年!”
事實上,每個博士生首先要考慮一個問題,就是如何保證所選課題在未來幾年內(nèi)依然保持其興趣和研究空間。其實無論如何都會有一個階段,會讓你覺得對這個課題的研究失去了動力和信心。這個階段可能只有幾天或更長。
所以,在選擇課題的時候,一定要從自己真正的興趣出發(fā),而不是盲從導師方向。除此之外,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影響你完成博士論文的能力和過程。
研究課題的可行性
在選擇課題上,學生很容易進入一個誤區(qū),就是在最初就選了超級大的課題,以至于忽略最基礎最根本的。問題的關鍵在于怎么把這個龐大且宏觀的課題轉(zhuǎn)化成一個可操作可行性高的研究課題。
你可能計劃了一個非常詳盡的概念框架,但又覺得跟具體case不相符,于是你不得不改變case,或者改概念框架。你可能需要比較兩個或多個case,還要考慮兩個比較現(xiàn)實的問題:
1.時間是否會成為課題的阻礙(畢竟你也想及時畢業(yè)!)
2.這樣的比較可能就意味著,這些case的研究都沒有什么理論意義,所以你就得重新做researchdesign。
遇見這種情況的話,靈活一點兒適時放棄該放棄適時改變該改變的,這并不是暴露你的缺點,而是展現(xiàn)了你的另一種實力。
無論如何,先想好你為什么讀博士,再想你要研究什么,“不要僅僅為了在你的名字前面加上“Dr.”的頭銜而去獲取博士學位。”
最近金老師入駐了抖音,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掃碼關注哦~